會注意到《爵劇影色》這個舞團是偶然在網路上,看到一個藝術平台電子報介紹,才知道原來高雄有這個團隊。不過,一開始覺得比較有趣的,是從報導中知道這團體,曾在明華園歌仔戲白蛇傳中參與演出。甚至舞團負責人到台北邀請《明華園》團長陳勝福擔任藝術顧問。
由於之前看公視《春美歌劇團》青春美夢一劇時,劇情是比較近代的故事,其中就安排一段把爵士舞編入劇,安插在主角張維賢在日本學新劇時學劇的一個橋段中。那時讓我想到的是,如果說歌仔戲它從古冊故事朝向新創,或是開始會寫入現代的故事,那在身段與舞蹈部份,會有怎麼樣創作的可能性,而這種身段或說舞蹈的編排,會不會回過頭來,模糊了現有的生、旦、丑(當然這部份本身就有更為精細的分法,光是旦就有好幾種)等角色設定、基本區分方式。目前看到不少歌仔戲會新編劇本,除了劇本外,主要還是先從音樂、編曲等部份,如加入西洋交響樂,在舞蹈或身段這部份,還沒有看到很明顯的合作或革新,所以當看到有這個團體,曾經跟明華園合作時,雖說是在舞蹈界,還是會注意一下。
而最近《爵劇影色》也參加了中視舞林大道的比賽,雖然電視尚未播出,不過聽說還得到第二名。恰好有次主題是國台語歌,她們就利用孫翠鳳小姐的這首歌,編了一支舞在電視前播出。
如果粗淺的分,舞的演出分成兩種,一種是會在觀者眼中留下鮮明的畫面,這種畫面是日常習慣所見的再加工,讓觀者很容易在觀舞中連結到那些畫面,再回到舞者的表現,在這運動與畫面之間的來回。舞林大道中《黑角》就比較像是這類團體,對我們一般觀眾而言,除了一些非日常的旋轉、使力動作外,它給予了一種容易親近的管道,會留下強烈印象,但也可能會出現一種危險是,舞蹈所加強的,是觀眾心中習慣的畫面,或是說舞蹈會被畫面吸收掉。不過這在現今視覺圖像化的時代中,確是一種很有效果的表達方式。
另一種,則不一定直接在既有的畫面上加工,或說舞蹈是在畫面形成之前,仍在旋律與節奏的揮毫運行間流動,你還不知道這幅”山水畫”將會畫成什麼樣子,或是說舞蹈在與圖像與劇情這兩種元素間的縫隙,給出舞蹈的某種純粹力道。爵劇的這支舞會給我這種感覺,會發現有貌似十三響的身段、或雙彩獨秀,但這些是由舞蹈的基本動作衍申,與這些身段動作融合。挺腰、抬腿、轉身..。在某些時候,舞蹈又貼合著歌詞,以姿體表達出意境,”翻過山嶺”,最後”攻頂”。這舞作,應該算是爵劇影色,跟傳統戲曲,在明華園白蛇傳後,第二次”合作”吧?! (不過,那天比賽有個團員”意外”出了槌,而舞蹈老師又順利救火,選的又是這首歌,恰恰好讓整個表演達到某種”完美”效果阿哈)
- Jan 29 Thu 2009 02:23
<舞林大道>爵劇影色-勇敢的查某仔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