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連體陰這部電影到後面,男主角從小萍母親口中得知,原來死去的是小萍不是寶兒,他在寶兒面前說出這件事之後,寶兒完全變了一個人,變成一個完全沒有”理智”,只想要毀滅一切的殺人魔。而隨著各種蒙太奇,醫院中她母親氧氣管被她拔除;回憶中在與小萍的爭執中掐死了小萍,促成兩人在後來的理所當然的分割手術,以及重新詮釋稍早前影片所給出的線索。

直覺的會想到,導演後面的劇情安排不太令人滿意,一方面似帶有極強的因果教喻性,善有善報惡有惡報;另方面則是,把本來劇情鋪陳至此,連體嬰姐妹的性格層次,兩人間不只是相親相愛,也存在著種種矛盾,權力鬥爭慢慢帶出,然卻在此刻轉了個大彎,似讓本來這樣的鋪陳效果被壓扁,好似可以說,原來寶兒的個性,從她未得到男主角的愛之後,就已決定她未來所有的行徑。而這樣的行徑終必須受到譴責。

而更進一步想,是否導演的用意就只是如我看電影時的感覺這樣,他這樣拍攝是否有其特殊的意義呢?若回到連體鷹姐妹小萍與寶兒上,她們是長大到一段時間才進行分割,而在那之前,兩個人並不算是兩個獨立的個體,而像是生命共同體,她們處在一種互補的狀態裡。在與精神醫師對話時,小萍(寶兒)拿著一張圖,先說了蝙蝠俠,後又補充她偏不說直覺看到的是蝴蝶。若連體嬰,其所涉及的問題不只是可以分割得如此清楚,一黑一白的個性,兩個可以完全分的清楚你是你我是我的獨立個體,而是在每個人身上,就同時帶有著相對立的衝突的面向。而被表現出的總是向光的這面,而似乎,在社會期待與整個生長過程中,會有被潛抑或解消掉,不再直接表現於光面前的我。

若導演如此的放大後來毀滅的寶兒狀態,不只是要我們當個好人,而是要藉此製造出一種奇怪的效果,讓我們對寶兒生發討厭,然同時又暗中指涉,不可能假裝自身永遠只有向光的那面,而陰暗處的那個面的自己,其蘊含的能量是極大的,它很可能充滿毀滅性,然同時,也是這種毀滅性的部份可能充滿各種創造力。而這種創造力衝破一切教條的狀態,很可能是不見容於現有各種倫常規章、習俗。當要去解讀創造力這類時,似視野平面不再能置放在電影中的現實狀況,而必須放在另一個部份去看。

未完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ttlehunchb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